國中基測和模擬考...




立即點擊


1.模擬考和基測分數通常差幾分?2.若英數滿分,基測要280分,各科大概能錯幾題?3.有94年基測第1和第2次的PR值與量尺分數對照表嗎?4.文揚模擬考和友誠A版模擬考哪個比較難?5.台北市的建成國中和成淵國中都用哪個出版社的模擬考?★至少回答1~3題☆





1)不會差太多,上下20分左右吧[看題目的難易] 2)因為英數很容易滿分,而且也要看其他科目的難易,5題以內都還有希望吧 3)http://www.bctest.ntnu.edu.tw/94exam.htm 4)記得是友誠吧,文揚好樣都比較簡單一些 5)不好意思我不是這些學校的學生,不過我國中不是用文揚就是友誠,輪流用吧!





1.我基測的分數比最後一次模擬考高了30分=ˇ=所以大概是這樣....不過看PR值會比較準ˇ2.我的經驗是國文1題自然2-3題社會3-4題不過還是要看到時候題目的難易度啦XD越難可以錯的題數越多=ˇ=3.前面的都給過了XD"4.我都是考文揚的我覺得跟真正基測的比還OK所以就看學校的安排吧XD5.不知道耶對不起XD"【大紀元4月3日訊】〔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/台北報導〕教育部政策要求國文作文成績必須加總作為高中職登記分發總分,已擬定腹案,目前採「六級分制」的國文作文,明年起將加倍計分為12分,直接加總納入國中基測「量尺分數」,國中基測總分從300分,提高為312分,作為國中考生分發升學高中職的依據。教育部指出,該方案將於一週內提交國中基測指導委員會討論定案,96學年起實施。作文成績可能再增為18分據透露,部長杜正勝傾向將作文成績再提高為3倍、18分以上,更加重作文成績比重;全國教師會及全國家長團體聯盟,則仍對兩種分數加總持反對態度,預計投下反對票,「如果教育部要硬幹,就自己負起責任。」兩種成績貿然加總恐引爭議教育部長杜正勝前年上任之初,隨即宣佈國中基測將加考國文作文;在國中基測指導委員會未達共識狀況下,教育部政策性宣佈,作文成績不僅要作為申請、甄選計分項目之一,將直接加總計入基測總分,作為高中職登記分發的排序依據,引發部份基測指導委員反彈及外界爭議,質疑兩種成績設計理念不同,不應貿然加總。但教育部中教司與台師大心測中心近日緊鑼密鼓研商擬定腹案,參考傳統聯考及美國托福做法,國文寫作將由六級分擴大兩倍成為12分,直接加入基測總分,藉此國中基測將成為六科、總計312分。全家盟理事林文虎質疑,現今國中基測的評分設計,與傳統聯考早已不同,基測量尺分數及作文主觀評分,兩者設計學理更不一樣,加總不合理;全國教師會內部也曾針對國中老師進行網路意見調查,多數投票老師並不認同將兩種分數直接加總。教師會建議作文列分發門檻全教會教學研究部主任詹政道表示,若教育部硬要把國文作文納入高中職分發成績,教師會將建議作文成績另外列為「分發門檻」成績,例如明星中學可能會要求作文四級分以上,其他中學則可能要求二至三級分或不設門檻,通過門檻考生再依基測總分排序分發,「這是沒辦法中的勉強辦法」。量尺分數併級分制爭議大!國中基測採取「量尺分數」,國文作文采取「級分制」,教部政策研擬把作文的級分,直接加總納入國中基測的量尺分數,因計分方式設計不同,能否直接加總納入計分,還有很大的爭議。國中基測是1種標準化測驗,採取「量尺分數」,目前1科60分、五5科總計300分。主要是透過統計方法,由考生答對題數轉換而來,得分係依各科「題數」、「全體考生平均答對題數」、「標準差」等條件交叉計算,目的是呈現每1位考生的每1測驗學科,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對位置,以劃分出不同的能力級別。各科量尺分數可能因試題難易及整體學生答對題數而有變化,例如數學科可能錯1題少10分,英文則可能因當年試題難度較高答對人數少,錯1題僅扣5分、錯2題減8分,是以科學性方式,來改善傳統無視題目難易,而殭化統一給分問題。今年基測首次加考的國文寫作測驗,只考一篇作文,由於不是科學化標準測驗,由2至3位教師閱卷,主觀性給分,為避免教師主觀標準差距太大,規劃採取「六級分」制,以等第取代分數,希望藉以減少主觀評分可能造成的不公。前者透過科學性統計方式計分,後者藉由少數教師主觀性給分,兩者設計原理不一,因此家長團體先前質疑,「蘋果」與「橘子」根本不能一起比較。(記者黃以敬)教育向「考試領導教學」低頭記者黃以敬/特稿升高中職加考國文寫作、升大學加考公民與社會,教育部長杜正勝上任不到兩年,台灣學生的升學路上已確定加考兩科,加考速度創下中華民國教育史記錄,儼然也宣告教育正式向「考試領導教學」投降。也因此,會視整體考生表現而科學性統計調整的「量尺分數」,與2、3位教師主觀評分的「級分等第」,將硬被加總計分,走回傳統聯考將作文與選擇題合計的殭化計分老路,違反教育評量題庫化、科學客觀化的發展趨勢;蘋果與橘子一起搾汁,雞與兔不只同籠、還硬生生被和在一起炒成雜燴。回歸教育,教學應是「加法」,順應時代需求加強多元內容,提供更多學習選擇,考試則應採「減法」,制度設計要增加升學選擇空間,但須減少由殭化統一考試決定學生發展的扭曲壓力。教育要多元改革不容易,教育高官與教師須有更大的社會使命與責任。如果只是鴕鳥式地向「考試領導教學」投降,認為加考作文就能讓學生國語文變好,加考「公民與社會」就會提高公民意識減少犯罪,難道一切教育問題,就全交給考試?學生就算不喜歡也會強記,家長自然會送子女去補習,這樣,學科老師們就不必去面對教學無法吸引學生學習的窘境,教育高官也不必再搞課程改革,奢言教育自由多元了。至於百萬學子的升學壓力,究竟誰在乎?


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,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


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061217000015KK03298

91B174EFEC307D78
arrow
arrow

    北海道大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