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志摩在劍橋求學所發生的事?




立即點擊


知道的人可以跟我講一下關於徐志摩在英國劍橋留學的那段時期,他的求學過程以及有發生什麼愛情以外的事嗎?謝謝唷~><





生平 徐志摩,原名章垿,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人,生於民國前十六年(公元一八九五年)。在國內曾先後學滬江大學和北京大學。以後到美國留學,在哥倫北亞大學讀銀行學,又到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研究,再轉到康橋大學的家學院作選科生。民國十一年回國,致力於新文學運動,曾任教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、上海光華大學、大夏大學、南京中央大學的教授。二十年八月,從南京乘飛機到北平,中途過山東省黨家莊,飛機觸山岩,焚燬遇難,年三十六。 生命中的三個女人 二十歲接受傳統婚姻安排的娶的十六歲妻子-張幼儀,是寶山張潤之的女兒,是張家璈、張君勱的幼妹。張家璈是當時中國金融界的鉅子。徐志摩二十三歲完成了傳宗接代的責任,便遠赴西方求學。 二十五歲在劍橋大學隨意選科聽課。在同時他認識了林徽音。當時林徽音十七歲,在倫敦一所女子中學讀書。她長得像花一般嬌豔,文學修養又好。她既有中國傳統閨秀的遺韻,又有西方女子落落大方的風度。加上林徽音之父林長民的不反對,使得林徽音和徐志摩之間的感情迅速發展。 二十七歲,和張幼儀在柏林協議離婚,次子德生(彼得)生於柏林。在離婚後,林徽音也向徐志摩攤牌。愛情的道路就此終止。 三十歲徐志摩的第一本詩集【志摩的詩】隨著愛情問世了。此時終於找到了---北京名媛陸小曼原名小眉,後名陸眉,字小曼。他和陸小曼的感情正如同一盆飛旺的火,打得正火熱。他感到他有責任和義務來解救小曼,就像當年用理智的雙手來解救自己那樣。然而社會的輿論,家人的阻撓,朋友的白眼和王賡冷冰帶剌的語言,使陸小曼萌生退意,但受到徐志摩的熱情鼓舞後,她又充滿自信決心和徐志摩一起走下去。不久,徐志摩赴歐旅行;七月,聞陸小曼病,急返國。在這期間,徐志摩的【愛眉小札】也誕生了。內容記下了他在一九二五年八月九日到三十一日在北京的情況,和九月五日到九月十七日在上海的情況。 補充: 1921年初,在倫敦和林長民一起參加「國際聯盟協會」。會中,認識了劍 橋大學王家學院校務委員的作家狄更生(G. L. Dickinson),之後兩人 交往密切。經由狄更生介紹,志摩也認識了畫家兼藝術評論家傅來義 (Roger Fry),成為終生好友。 春,經狄更生介紹,志摩轉學劍橋大學做為可隨意選課聽講的特別生 ,並與夫人幼儀移居離劍橋六英里地名叫沙士頓的鄉下地方。 四月十五日,論文〈安斯坦相對主義〉(物理界大革命)載上海《改 造》月刊三卷八期,這是國人討論愛因斯坦相對論最早的文章之一, 也是徐志摩首次在全國著名期刊上發表的文章,該文寫於去年冬天。 夏,在與徽音的熱戀下,志摩在生命上感受到一種「偉大力量的震撼 」,開始了新詩的寫作。當時,徐志摩與林徽音已有論婚嫁之意,惟 徽音強調志摩需先與夫人張幼儀離婚始可。 秋,送夫人張幼儀前往柏林留學,志摩不久仍回劍橋繼續唸書,並開 始接觸及認識真正的劍橋生活及景色。 十月,林長民、徽音父女自英經法返國。 同月,與心儀已久的羅素認識,以後即經常為羅素家座上客。 十一月二十三日,作詩〈草上的露珠兒〉,這是已知的徐志摩最早詩作。 1922年一月三十一日,譯華滋華斯詩 〈葛露水〉 (Lucy Gray or Solitude) , 這是已知的徐志摩最早譯詩。 二月,再往柏林,並識美術家徐悲鴻。 同月二十四日,次子德生(彼得)生於柏林。 三月,由好友吳經熊、金岳霖二人作證,徐志摩在柏林與張幼儀正式 離婚。志摩雙親不忍其媳離開徐家,乃認幼儀為寄女。徐志摩之堅欲 離婚,則是想再娶林徽音。 同月,回返劍橋。 春,志摩後來自云,在他一輩子中,祇有在劍橋生活的這一春是自然 的,是真愉快的,但也碰巧是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時期。 上半年,徐志摩由劍橋大學王家學院特別生轉為正式生。學院後來給 志摩的評語是「持智守禮,放眼世界」。 八月十日,作詩〈康橋再會吧〉,告別劍橋大學,準備回國。 2005-05-24 01:01:05 補充: 我補充了一些資料,你看看吧!





謝謝唷~可是我要的是只要在英國劍橋那段時間的求學經歷就好了......這個答案有點籠統耶......(超難找的說)


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,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


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050521000011KK09388

6972F57E1EC16BB7
arrow
arrow

    北海道大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